安次区打造全省最大“海绵城市”试点,内涝发生率显著下降80%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,河北省安次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全力推进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成为全省更大的“海绵城市”试点。经过不懈努力,安次区在“海绵城市”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内涝发生率较试点前下降了80%,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安次区位于河北省中部,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安次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,城市规模不断扩大。然而,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,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出行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安次区决定将“海绵城市”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。
“海绵城市”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安次区在“海绵城市”建设过程中,重点实施了以下措施:
一是加强顶层设计。安次区编制了《安次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》,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、任务和实施路径,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。
二是完善排水系统。安次区对现有排水系统进行改造,新建了雨水收集、净化、利用设施,提高了城市排水能力。同时,对易涝区域进行排水改造,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走。
三是推广绿色建筑。安次区在新建建筑和旧城改造项目中,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,提高建筑物的节水、节地、节能、节材水平。
四是加强生态修复。安次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,增加城市绿地面积,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,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。
五是强化公众参与。安次区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,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。
经过不懈努力,安次区“海绵城市”试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试点区域内涝发生率较试点前下降了80%,城市排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此外,海绵城市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,为安次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安次区“海绵城市”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未来,安次区将继续深入推进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努力打造更加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城市环境,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。